Custom Search

2011年6月4日星期六

张弼士路 Jalan Cheong Fatt Tze


槟榔屿原本有一条张弼士路,位置就在乔治市光大新城市中心的范围内,即目前辟为停车场的首都戏院原址侧面。上世纪70年代,光大发展计划推动后,它不得不让路予摩天高楼,一条纪念华裔先贤的街道最终消失在尘烟中。

而后,在许多槟榔屿人民,特别是张氏清河堂理事们的极力争取下,政府最终于1992年12月将张弼士路复名,当时,政府以张氏清河堂侧的香港街(Lebuh Hong Kong)易名为张弼士路。

易名为张弼士路的原香港街位于乔治市古迹区内,东面与沓田仔街交界;西面则与打索街交界。不管是现在的张弼士路还是过去的香港街,槟榔屿人总喜欢把它称为“香港巷”,也许是这条街道不足百米长吧!

以前还是香港街的时候,这一带是槟榔屿著名的旧货市场,天未破晓就有许多旧货小贩在这里摆地摊营业,人潮拥挤,热闹非凡。但是,随着旧货市场搬到四坎店的古力巷后,清晨热闹的情景已不复存在。

张弼士路的地标性建筑物应属建于1842年的斗母宫,该宫保存了许多历史悠久的文物,其中《九皇圣经》据说已超过150年的历史,堪称无价之宝。每逢农历九月的九皇大帝诞辰,张弼士路聚满了善男信女,整条街道顿时寸步难移。

张弼士路门牌20号是一家快步入60年历史的槟城老字号“均记”,也就是闻名全国的“海军牌”咖啡粉的生产地。因此,走在张弼士路上,不但可以看到一辆辆载送咖啡与茶的“均记”货车,也可以闻到一阵阵的咖啡香。

关于张弼士 (Cheong Fatt Tze, 1840-1916)

张弼士,本名振勋,字兆燮,广东大埔人,父亲张兰轩是乡村私塾教师兼中医师。张弼士幼年随父读了三年书。张氏于1858年出洋到印尼的巴达维亚,既今雅加达,在一家华人纸行当杂工,后升任管账,他得到雇主的信任,邀为成龙快婿,并协理店务。岳父死后,他自立门户,开了一家酒行,销售各国名酒。

他深知在海外经商之道,那时,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称为荷属东印度,他极力结交荷兰殖民当局,获准承包酒税与典当税,又承包荷属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1866年,他先后在荷属的雅加达、怡里和英属的槟榔屿、文东埠等地创办裕和、裕兴、亚齐、笠旺垦殖公司,万裕兴、广福轮船公司,东兴矿务公司,日里银行;还在新加坡、雅加达、香港等地开设药行等业。全盛时期,他的全部资产折银两达七八万两,是当时海外华人侨商的首富。

成为南洋巨富后,张弼士回中国发展实业,他也希望在中国获得政治地位。他曾觐见清朝的光绪皇帝两次。于1892年与1894, 先后被清朝政府任命槟城首任领事与新加坡总领事。1903年提升为侍郎衔,以三品京堂候补。 1904年清朝政府赏给他头品顶戴,补授太仆寺正卿,地位相当于钦差大臣,任命他为考察外埠商务大臣,兼槟城管学大臣;并兼办闽广农工路矿事宜。

1892年,张氏在山东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酒酿酒厂。1915年张弼士作为团长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在该次博览会上,张裕的四种葡萄酒产品一举夺得金奖及最优等奖状,引起世人的轰动。

较后,张弼士受命回到南洋,即在槟城筹设了中华总商会,并往马来亚各地劝导华人设商会与办学。1905年又在新加坡同济医院内筹组中华商务总会。1907年4月,张弼士被任命为督办铁路大臣,管理粤汉铁路事宜。

张弼士一生热心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生平所捐义款数十万银元。他任海外商务大臣兼槟城管学大臣时,曾捐资8万元创办槟城中华学校,又在新加坡倡办应新学校。他还给香港大学堂捐款10万元。辛亥革命后,他捐助福建民军7万元,又在汕头购置房屋数十所创办“育善堂”,专为当地居民及嘉应五属学生办福利。晚年还遗言捐助广州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修建校舍。

张弼士在他企业王国中到处有房子,槟榔屿莲花河街的大宅就是他在槟榔屿的故居。这座大宅从1896年开始建筑,1904年才竣工,花了7年的时间建成。

1916年9月12日,张弼士病逝于雅加达,荷兰与英国殖民地政府都谕令下半旗哀悼,遗体运到他的故乡广东大埔安葬。#

2011年5月29日星期日

谢炎巷 Lorong Che Em


谢炎巷亦是乔治市古迹区内的古老街道之一。这条短小的巷子起于港仔口;止于广东街,介于大街和巴刹街之间,即在乔治市金融中心和小印度范围内。

谢炎巷俗名卖鸡巷,它是槟榔屿第一条以华裔先贤命名的街道,也是槟榔屿第一条以非欧洲人氏命名的街道,深具历史意义。

这条小巷普遍上被认为是纪念槟榔屿谢氏福侯公公司的创办人谢寒掩而命名。根据殖民地政府的文献,当时有一位名叫Che Em的华人在海墘一带拥有三间砖盖的铺面房,相信他就是谢炎或谢寒掩。据说,当年海墘一带就是谢寒掩活动的地方,当时尚未填土,现在的港仔口即是海墘,也是当年从事进出口贸易商人活动的地方。殖民地政府以Che Em Lane命名这条小巷,相信与当年谢寒掩在该处的商业地位和丰功伟绩有关。

实际上,狭窄的谢炎巷更像是一条后巷。但是短短的一条小巷,却吸引了律师楼、印务局和裁缝店在此开业。1924年创刊的淡米尔尼森日报的槟城代表处也落籍这里。

如果没有特别留意,你决对不会发现这条迷你型的谢炎巷,当你有机会踏足乔治市的小印度,千万别忘了钻进这条小巷探个究竟。

关于谢寒掩 (Cheah Hum Eam,?-1845)

谢寒掩,又名谢炎,福建漳州海澄三都石塘社人。有关谢寒掩资料的记载并不多,槟榔屿谢氏福侯公公司的章程中就保存了部份记载。

谢寒掩就是在1820年创立槟榔屿本头公巷谢氏福侯公公司的创办人,当时中国沿海一带许多乡民都陆续离乡背井到海外寻求更好的生活,包括谢氏乡亲。他们早期落足于槟榔屿对岸的北海,后来因为槟榔屿贸易发达、进展神速,许多同乡们都逐渐迁移到槟榔屿经商谋生,初期聚居在乔治市沿海一带,由于人生地不熟,谋生办事常遇阻碍,于是以谢寒掩为首的一批较有成就威望的谢氏宗亲便筹划成立乡会团体,以关照宗亲们的福利。

1793年的一份威尔斯太子岛砖屋记录,记载了谢寒掩总共拥有三间价值2700西班牙元的砖屋店铺,成为当时在槟榔屿拥有砖屋的华人老大。

1807年,殖民地政府为了改善槟榔屿的路政,成立了公路委员会,其中谢寒掩和辜礼欢是委员,可见他们当时受到殖民地政府的器重。

当谢寒掩去世时,因为其子谢自友尚年幼,所以他的夫人王信娘就被委为遗产管理人,掌管谢氏福侯公公司的一切业务,一直到1846年,她才委任谢素意为唯一的公司信理员,1862年谢素意去世后,王信娘才再委任9名信理员来掌管公司的事务。王信娘死后也被安葬在谢寒掩墓旁。

值得一提的是,谢寒掩、谢自友和谢成金的名字都先后被政府作为街道命名,祖孙三代三条街道,传为佳话。#

2011年5月28日星期六

阿贵街 Lebuh Ah Quee


阿贵街是槟榔屿乔治市古迹区内一条超过百年历史的老街道,它衔接着中街和椰脚街。阿贵街与吉宁仔街平行,并由毕特巷衔接着这两条街道;它也与狭窄的四方巷相接。

阿贵街全长约200米,从椰脚街至毕特巷的西面路段多数是印度裔穆斯林经营的金钻店和饮食店;而从毕特巷至中街的东面路段则有几间由华人经营的布疋商店和印务公司。阿贵街的三层楼政府组屋则是乔治市最早的组屋之一。

说起阿贵街的代表性建筑物,历史悠久的林氏九龙堂当之无愧。林氏九龙堂始建于1863年,而在3年后的1866年落成,它是福建漳州林氏族人的宗祠,创立人及首任总理是林清甲。

哈密阿拉比故居与宗教学校也座落在阿贵街。锡阿都哈密阿拉比是一名信奉伊斯兰教的印度裔宝石商人,他和曾经在埃及开罗与印度受教育的儿子在这所宗教学校教导阿拉伯语文、可兰经和伊斯兰教法律。这所宗教学校在上世纪20年代非常有名气,学生人数超过200名。朗诵声已成绝响的哈密阿拉比故居与宗教学校并没有受到良好的保护,目前仍陈旧斑驳地伫立在阿贵街。

阿贵街这条街道是由甲必丹郑景贵所捐赠,因此当时的殖民地政府将它命名为阿贵街,以资纪念。

关于郑景贵 (Chung Keng Kwee,1821-1901)

郑景贵,又名嗣文,号慎之,出生在广东增城。他的家族原本是在广东英德,后来才迁居增城的新村,客家人,历代业农。他的曾祖父是郑开仁、祖父是郑东琳、父亲是郑兴发,他的兄弟共有五名,郑景贵排行第三。

郑景贵的父亲壮年时适值家乡灾荒难以度日,只好过番谋生。次兄景盛随後亦南渡,数年来毫无信息。不久长兄景洪逝世,赖景贵躬耕奉养慈母赖夫人。往後日子更艰苦,乃奉母命南来寻父兄。1841年,郑景贵抵霹雳与父兄团聚,于是随父开矿,当时景贵20岁。他先当矿工,后做头家,经过两次失败後,才在拿律区吉利包(今太平监狱一带)发掘到锡米仓。经过数十年后,至1891年4月时已雇矿工6300名。

他是最先使用水力唧筒的矿主。唧筒设在都拜矿场,由霹雳政府进行试验。1878年海峡殖民地总督罗敏申爵士(Sir William Robinson)亲至该矿场参观。当年休罗爵士下令发出21年的矿场地契及颁布改善矿工福利等措施,都是受郑景贵的影响。他在锡矿业获厚利之外,又转而承包烟、酒、赌、当之饷码。

1862至1873年间的拿律械斗时期,他以海山党领袖身份被封为甲必丹,也是出席1874年1月20日签订“邦咯协定”的一造。三天後,与义兴党党魁陈亚炎同时被委任为安抚委员会(Pacification Commission)委员。此外他亦是霹雳州议会议员,霹雳州太平市开埠人。

1884年发生甲申中法战争,郑景贵慷慨捐出十万金资助清廷军费。再加上以前赈济水灾及奖学金等捐献,清廷特钦加兵备道衔,诰封资政大夫(二品官),且追赠三代。1883年至1886年槟榔屿平章公馆的建筑费,他是个人出资最多者(600大元),并任平章职员。1865至1868年间,槟城的海珠屿盖了一座大伯公庙,郑景贵是主要捐款人。他也捐献6000元建造极乐寺(1906),是极乐寺五大总理之一。此外,他创办了太平广东会馆(1887)、担任槟城五福书院的董事(1893)、创办霹雳太平和务边的增龙会馆(1995),以及槟城的增龙会馆(1896)。

他的房地产在槟榔屿最多,香港次之,霹雳又次之。槟榔屿乔治市义兴街的海记栈本来是义兴党的总部,经过几次转手,至1893年落入他的手中,才改称海记栈,成为他的办事处。过后又在右旁筑书斋名“慎之家塾”。

郑景贵于1901年去世,葬于槟榔屿白云山广汀公冢。他有九子:大养、大仁、大日、大平、大昌、大亢、大兴、大详、大金。

在槟榔屿有两条街道以他命名,即阿贵街与景贵街,事属仅见,主要原因是阿贵街是他捐献出来的;而景贵街是由他出钱铺筑的。#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敦林苍佑 Tun Lim Chong Eu (1919-2010)


敦林苍佑医生走了!

这一名为国家与槟城作出巨大贡献的“槟城发展之父”于2010年11月24日晚上9点07分走完他精彩的一生,享年91岁。林苍佑医生于1969年5月至1990年10月出任马来西亚槟城州首席部长。

敦林苍佑医生祖籍今中国福建省厦门市,1919年5月28日在槟城出生,父亲是林萃龙医生。林苍佑参政前是一名医生,曾到中国担任军医。

回来槟城后,林氏曾经先后创办或参加了槟城急进党、马来亚华人公会(马华)、民主联合党与马来西亚民政运动(民政党)。他于1958年的马华当选中击败敦陈祯禄爵士,当选马华总会长。

1969年马来西亚全国大选,林苍佑领导的民政党赢得当时槟城州立法议会三分之二议席即16席,从而执政槟城,他宣誓就职槟城州首席部长。1974、1978、1982和1986年全国大选,他成功蝉联并续任槟城州首席部长,直到1990年的全国大选败北,林氏担任了21年的槟城州首席部长。

敦林苍佑医生在槟城州首席部长任内功绩彪炳,至今仍然深获槟城人民尊敬和爱戴。林氏出任首席部长时槟城刚失去自由港地位,州内失业率高涨,后来,林氏成功发展槟城的工业,特别是电子业,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在林苍佑时代,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槟城经济迅速发展,不但吸引了许多外资到槟城设厂,也吸引了许多外州人民到槟城就业,峇央峇鲁、诗布朗再也等新市镇因此开发。林苍佑也倡导光大摩天楼与槟城大桥的建设,目前,高楼与大桥仿佛成了纪念敦林苍佑丰功伟绩的纪念碑。

不老槟榔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事迹,那就是敦林苍佑对于槟城人口的结构似乎在意和留意的,在他执政的21年,槟城的华裔人口都保持在一定的比率范围,这也许是通过制造就业机会和廉价房屋等政策成功吸引许多外州华人移民到槟城有关。

敦林,一路走好!

2010年8月1日星期日

槟城刘家三代 Penang Low’s Family


马来西亚前报人兼著名时事评论家拿督谢诗坚日前会晤了神奇小胖子刘特佐的祖父拿督刘明达,写下了这篇专稿,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槟城刘氏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不老槟榔特将刊登在《光华日报》的这篇报导转载如下:

《三少爷的剑谁与争锋?刘家第三代神话》

作者:拿督谢诗坚(2010.马来西亚)

这些日子被一些记者问起刘福平的事,总答不上来。因为其一已有一段长时间未与他谋面;其二他已淡出社会活动,偶尔在宴会上碰头,但也不甚知道他的生意动向。

记者们问起刘福平,当然不是对这个人有兴趣,而是对刻下沸沸扬扬的刘家公子的新闻大表兴趣,他们想知道和不能理解的是:为何槟城会突然间冒出“神奇小子”来?

连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自然不知道刘家公子的发迹史。但在阅及英文《星报》的专访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槟城是卧虎藏龙之地,只要一个不留神,就会有神话降世。因此我们不妨将刘公子刘特佐的故事当神话来解读。

首先我们得从其祖父说起。他的祖父拿督刘明达是潮籍闻商,由泰国南下定居槟城。

在生意有成后,他涉及社团活动,比较知名的是在潮州会馆当多届董事和主席(1985-1988),而后也成为韩江中学的董事、副董事长及信理员。他告诉我,从1965年开始,他已投身慈善活动,在槟城老人院、病老院、银禧老人院、盲童院及聋哑学院,都有他的身影。他说,他参加这些活动是低调的,不求名,只为实际做贡献。难怪我们都不清楚他有过这一段“慈善史”。今天听他这么一说,我对这位长者的老朋友多一份敬意。

我和他建立起比较熟络的交情是在80年代中期的事,那时韩江中学爆发董教(职工会)纠纷,严重的影响学校的正常操作。时任副董事长的林良耀、陈树桢及刘明达表现出某些程度的忧虑,有心要在韩中进行改革。

我在那个时候被他们邀请撰写一篇告“社会人士书”,以便唤醒公众关注韩中的事件和前途。

我在了解他们反映的实况后,又调查他们在赞助人及董事会上的掌控力量后得到一个结论是:你们不够凝聚力来“挽救韩中”。结果他们同意“放弃”,暂时按兵不动。我记得那几次的会晤是在林良耀的住家举行的。

其时,我虽然是韩江人,但不是董事会的人,也对韩中事件“爱莫能助”。后来在90年代初期有看到一批新人主掌董事会,我为韩中感到庆幸。这个时候换了方木山当舵手,我就在90年代中期进入了董事会。

我提起这件事是要“证明”刘明达是十分热心华文教育的人;尤其是对韩中的热爱,因为这是潮州人创设的华文中学,他不忍董教纠纷拉下了韩中。

第二代刘福平 继承父业更进一步

巧合的是,当刘明达在90年代初期从韩中董事会退下来后,就由他的公子拿督刘福平顶上。

刘福平不但继承了他父亲的事业而且也将之推上一个高水平,大马综合工业公司(MWE)就是他们刘氏族人的一间控股公司,刘福平和另一名马泰殷商拿督刘锦坤(万能老板)(韩中校友)就一度成为“双剑合璧”的夥伴。后者父亲刘宽一度与刘明达共打天下。

在社团活动方面,刘福平更是青出于蓝。虽然他参加的社团不多,但参与领导的则是十分重要的社团,比如他在1990年就出任槟州中华总商会的副会长,更在1992年后成为中华总商会的会长,一直担任到1996年卸职转任执行顾问。他与丹斯里陈国平的搭档也在那个时期挡住了挑战派的大攻势。

由于刘福平在商会的表现可圈可点,因此当陈国平于1996年出任韩江中学董事长时,就安排刘福平担任副董事长,并在1998年提升刘福平为署理董事长。

从商会到教育,陈刘两人又是合作无间,为韩中的前景点燃改革之灯。从此韩江中学摆脱下沉的困境,重新振作起来。

拿刘福平与刘明达比较,前者算是比较高调的;后者则是低调的,但他们所奉献的社会公益事业则是一致的。

尽管如此,认识刘福平的人都知道他为人比较随和,不喜欢扮英雄,不过在生意场上他也有过恼人的不愉快的拆股分家事变。

转入千禧年后,刘福平已较少在槟城社交场合出现。据知他转到海外发展,经常往来香港与新加坡之间。

第三代刘特佐 神奇小子缔造神话

如果说刘福平已算是为刘家争个出头天,那么刘家第三代的刘特佐更是一鸣惊人,几乎是平地一声雷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花边大新闻,说他掷地有声地大手笔一夜挥霍200万美元的香槟宴会,且有社交名媛陪伴在旁的新闻令人难以思议。

当然还有住在美国最高尚住宅区,不惜以10万美金租下(月租)享受豪华生活,亦有所谓在纽约花掉54万元搞派对等等。

总是,西方报章把他描绘成既神秘又有来头的“神奇小子”。

这一下子,刘特佐(Low Taek Jho)更是蓝胜于青,把其父亲“狠狠”比了下去,也让其祖父感到又骄傲又嘡目结舌。究竟刘特佐身上流着什么基因使刘家爆红起来,相信刘福平和刘明达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但有一些蛛丝马迹倒是可以窥见一二的。

刘福平原本与其父亲住在高尚住宅区的大洋楼,后来他举家搬出父亲的豪宅,在靠近医院处购置一间豪华半独立洋楼。这一条路的人家深居简出,住着非富即贵的中上层人士。刘特佐就在这里渡过他的童年和少年。当他在钟灵中学完成学业后,像他的父亲一样,被送到美国受教育。他不像其父亲那样一直读书,读到硕士,然后回来继承家族生意,而是在美国大学时代就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与未来。

在20岁那年,在家族的支持下,与另外9位投资者集资2千5百万美元成立了Wyndon集团。这就是他赚取第一桶金的开始。经过9年的奋斗,刘特佐说,他的集团投资基金已超过10亿美元(30亿元马币),这对一位只28岁的年轻人来说,有能力管理这庞大资金的公司确实是超人非凡的,在百万人中也许排不到一个,偏偏马来西亚的槟城就孕育了这么一位举世瞩目的“小胖子”。

他被形容为“小胖子”是因为他是他们家族中“较胖的一位”,也是可爱的一位。据其祖父说,他一直说成天忙来忙去,我们也不知道年轻人的世界,不过有一点肯定的是,他一年至少要回来见祖父一两次,而且一年总计会面的时间不超过两个钟头,每次从外地回来见祖父后就说要忙于赶飞机了。

祖孙聚少离多

虽然刘明达这位胖孙子“聚少离多”,但对他最近的花边新闻也是十分注意的。他说“阿佐”(Ah Jho)告诉他,报章的报导不切实,有许多是夸大的。刘明达只抛下这么一句话:“是他的阿拉伯油王的朋友买单的,不是他个人挥霍的”。但他对这位孙子有今天这么出类拔萃的表现,倒是乐在心里。他认为这位孙子是靠自己打出天下来,家庭给他的支持是培养教育他和在最初时给他一些资金开展事业,未料他如此迅速地成长。

由此看来,某些传闻说刘家公子带来中东大亨在依斯干达区及其他地区作大投资不是空穴来风,而且确有其事。

忝为刘福平家中的老三,他上有一位姐姐和一位哥哥(第二),都是大学毕业生,只有他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套用武侠小说常说的话:“三少爷出剑,谁与争锋?”看来刘家有此长进的小胖子,是刘明达一生为善及刘福平与人为善而积富下来的,在第三代的身上发亮发光。

这年代奇迹常有,刘特佐就是其中一个,他的故事真的是一则神话。

2010年7月29日星期四

槟城人刘特佐 Penangite's Low Taek Jho @ Jho Low


最近窜红的槟城刘氏公子刘特佐接受了马来西亚《英文星报》的访问,终于揭开了他的神秘致富面纱,并交代了他在国外一掷千金;与国际社交名媛帕丽斯希尔顿(Paris Hilton)的关系。随着《英文星报》的全球独家访问,刘特佐肯定再度成为槟城甚至马来西亚或全世界的话题人物。

刘特佐出生于槟城,今年28岁。祖父是潮籍殷商拿督刘明达,曾任槟榔屿潮州会馆会长与槟城刘氏公会主席;父亲拿督刘福平则曾任槟城州中华总商会会长。特佐排行第三,大姐刘敏宁,二哥刘特陞。刘氏家族向来作风低调。

刘特佐身高1.7米,体重88公斤,在槟城协和小学、钟灵中学与Uplands国际学校修完中小学教育,在校期间是游泳健将。后负笈英国顶尖贵族学校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在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 of Business)经济学士毕业。刘特佐在20岁休学一个学期时就赚了人生第一个百万美元,长袖善舞的刘氏目前是多家公司的顾问。

2010年4月23日星期五

槟城的电影院 Cinemas In Penang


槟城人阿牛陈庆祥执导的电影《初恋红豆冰》终于2010年4月15日在马来西亚全国各电影院上画。近期,牛导与易桀齐等演员更是风尘仆仆的在槟城各地为电影做宣传,成功在槟城掀起了一股到戏院看电影的热潮。

槟城目前共有9家电影院,分别由GSC、TGV、国泰、BIG和美加等电影院线公司经营。这9家电影院共设有58个影厅,并为槟城人提供了11565个观赏电影的座位。其中合您广场(Gurney Plaza)的GSC戏院是槟城最大的电影院,它有12个影厅1833个座位。老二是座落在新光大广场(Prangin Mall)的国泰电影院 ,它有8个影厅,1566个座位。

槟城的旧式大型戏院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相续关闭,目前只剩下乔治市槟榔路的奥迪安还在营业,只是上映的电影从好莱坞好片转变成宝莱坞的佳作,观众也从各民族转变成清一色印度同胞。奥迪安大戏院只有一个影厅,可坐满803人,是槟城最大影厅的戏院。

兹将槟城各家电影院列下:

1)乔治市合您广场GSC戏院 (12厅,1833座位);
2)乔治市新光大广场国泰戏院 (8厅,1566座位);
3)峇六拜皇后湾广场GSC戏院 (8厅,1512座位);
4)诗布朗再也双威嘉年华广场GSC戏院 (8厅,1426座位);
5)北赖美嘉广场美加戏院 (6厅,1229座位);
6)峇六拜武吉占姆广场BIG戏院 (6厅,1178座位);
7)大山脚Seberang Prai City TGV戏院 (5厅,1092座位);
8)北海峇眼赖路BIG戏院 (4厅,926座位);
9)乔治市槟榔路奥迪安戏院 (1厅,803座位)。